清雍正六年(公元1728年)至光绪三十四年(公元1908年)施行乡庄制,原属宁海县部分有2乡、 21庄,原属临海县部分有 2乡14庄。民国初年沿用清末旧制,民国17年(公元1928年)推行村里制,原属宁海县部分有3区、4镇、44乡,原属临海县部分,民国28年,调整为5乡。...
[详细]
从六敖镇尖坑山、亭旁镇包家上坟墩、邵家山根邵和满山岛等处的出土文物证明,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三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。 夏、商、周为瓯越地。春秋战国为越国,公元前306年,楚灭越,无强诸子争相自立,时为东越地。秦时,三门为东越地、隶属闽中郡。 汉惠帝三年(公元前192年),立摇为东海王,都东瓯(今温州),史称东瓯王,时属东瓯国。...
[详细]
地形为低山丘陵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湫水山在中部蟠结耸峙;海岸线曲折,岛屿众多,港湾深嵌内陆。中、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,间有小块河谷平地,东部为滨海平原,河道纵横,土地肥沃。沿海滩涂和内陆水域发展海水、淡水养殖潜力大,低山丘陵区,地势低 缓,盛产亚热带水果---柑桔、梨等。 县境河流短小,集水面积不大,水位季节变化明显,易涨易落,下游易受潮汐影响。...
[详细]
浙江三门,地处中国“黄金海岸线”中段三门湾畔,西枕天台山,东濒三门湾,北接宁海县,南界临海市。全县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,其中陆域1072平方公里,海域500平方公里。下辖6镇1乡3街道,511个行政村,881个自然村。2个居民委员会,5个社区,人口42万。 三门县属亚热带季风区,平均气温16.6℃,年均降水量1660毫米。境内海天雄奇,山川神秀,物产丰富,民风淳朴,素有“三门湾、金海滩”之美誉。...
[详细]
三门人口规模是在我国中原人口南移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。据现存宗谱记载,从秦汉到明清的2000余年间迁入的始祖有122个。其中来自北方的119个,占迁入始祖的97.5%,只有少数从福建等地迁入。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大迁入。...
[详细]